(網經社訊)導讀:中國第一家C2C網站、“昔日電商一哥”易趣網宣布關停的消息登上了微博熱搜,引起了一波“回憶殺”,令人唏噓的同時感嘆,這家電商如何走到今天這個地步?(詳見網經社專題:昔日“電商一哥”易趣網宣布關停 “享年”23!http://86jade.com/zt/dsygdqw)
出品|網經社網絡零售部
作者|舒舒
題圖丨網經社圖庫
昔日國內“第一大電商”關停?
7月12日,易趣網(上海盈實信息技術有限公司)發(fā)布公告稱,由于公司調整運營策略,決定停止易趣網絡平臺運營,關閉易趣網站。
2022 年 8 月 12 日 24:00 前,易趣網將關閉網站所有商品、商鋪的交易功能,同時關閉易趣網用戶注冊、登錄、充值功能,關閉網站服務器。同時,本次公告發(fā)布期內,易趣網也為用戶開通客服郵箱,專項解答賬戶余額退回問題。
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、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表示,易趣網可謂做到早,但并未跑得遠。易趣網成為第一個嘗試C2C模式的電商,創(chuàng)立之初吸引到大量用戶、商家。它剛進入中國市場時,競爭對手少,以比較快地速度發(fā)展起來,并且在2003年達到巔峰,市場份額曾達90%。
“伴隨這易趣網被eBay收入囊中,同期淘寶的迅速崛起,易趣網來到分水嶺,其向商家的收費模式,造成大量商家轉戰(zhàn)淘寶,最終導致淘寶的市場份額快速反超易趣網。雖然之后有免收費用但為時已晚。”莫岱青解釋道。
中國版“eBay”曾經風光無限
據公開資料顯示,1999年8月18日,25歲的邵亦波從哈佛商學院畢業(yè)回國,與譚海音創(chuàng)立了“中國版eBay”易趣網,為中國第一家C2C網站,距今已運營23年。
網站成立兩個月注冊用戶就增加到4萬人,網上交易額突破1000萬,并在成立三個月的時候獲得美國三家風投公司的650萬美元的投資。2002年3月,eBay向易趣注資3000萬美元控制了后者33%的股份。
2003年,創(chuàng)始人邵亦波做出一個意外的決定:以2.25億美元的價格把易趣網賣給eBay。易趣網也自此改名為易趣eBay。同年6月,eBay以高達1.5億美元的價格完成了對易趣的全資收購,那時的易趣占據中國電商90%的市場。
2004年,易趣與eBay完成整合,更名eBay易趣,網站用戶可以與來自美洲、歐洲及亞洲各國的1億多用戶進行交易。2005年,eBay易趣還與國際支付工具貝寶(PayPal)實現對接,試圖讓用戶支付便捷。
2005年1月13日,eBay易趣注冊用戶突破1000萬大關,繼續(xù)在國內網絡零售市場處于領先位置。而根據CNNIC發(fā)布的數據也顯示,2005年,eBay易趣網仍是我國第一大電商,占據國內近六成的市場份額。
2006年,eBay因種種原因宣布撤出中國,隨后與TOM集團合作,成立新的合資公司經營易趣網。同年,易趣網推出國內首個基于WAP技術的手機購物平臺——手機用戶可以在手機WAP瀏覽器上進入物品瀏覽頁面,然后完成購物。雖然有了手機購物平臺,但易趣網在網站設置、購物體驗等方面還是沒有進行本土化處理,結果自然也沒掀起熱度。
直至2012 年 4 月,易趣網成為 Tom 集團的全資子公司,易趣所有的業(yè)務從 eBay 剝離,獨立運營。
終究干不過淘寶
易趣的轉折點出現在2003年,這一年淘寶網成立,對易趣網發(fā)起全面挑戰(zhàn)。易趣網由于是復制eBay,所以更接近于C2C二手交易平臺,通過向商家收取商品登錄費、交易傭金等獲利,并且在前期占得先機。
與之相比,淘寶更多服務于小商家,通用商家免費入駐和營銷投放等方式與易趣網交鋒,可謂一擊即中。到2006年eBay易趣網市場份額已經下滑至29%。
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、百聯(lián)咨詢創(chuàng)始人莊帥則表示,易趣網的關閉主要一方面低估了淘寶的競爭力度,另一方面是賣給TOM網后沒有及時調整戰(zhàn)略和競爭策略導致優(yōu)勢盡失。
另外,淘寶、京東、拼多多、唯品會等綜合電商的崛起,抖音、快手等直播電商的發(fā)展,他們已經牢牢占據國內用戶的心智,在這種情況下勢必擠掉了易趣網的生存空間。
國內電商發(fā)展迅速,這些年來“雙十一”“618”“雙十二”等電商大促風生水起,但易趣網并未涉及過此類活動,似乎“局外人”。另外直播帶貨、社區(qū)團購等新概念頻出,易趣網也未有動作。
另外,易趣網依然停留在“老派”的風格上,在其他電商都轉移到手機端的時候,易趣網仍然把自己封在PC段。目前國內的電商巨頭們在頁面風格、技術手段、創(chuàng)新力度上都緊跟趨勢,巨頭之間的競爭沒有喘息時間。反觀易趣網不進側退,面對強有力的挑戰(zhàn),早已失去了競爭力。
據網經社旗下電商大數據庫“電數寶”監(jiān)測數據(DATA.100EC.CN)顯示,2012年淘寶地位穩(wěn)固,截至到2012年12月淘寶占全部的96.4%。拍拍網占3.4%,易趣網僅占占0.2%。至此以后,易趣網已經消失在大眾視野中。莫岱青認為,事實證明,易趣網的模式無法適應國內市場,同時自家資源快速流失,一味照搬國外模式,最終“水土不服”,形成這樣的結局也就不意外了。
外資做電商終究“水土不服”
國內的電商市場早期吸引了不少外資的目光,除了易趣網,還有亞馬遜、沃爾瑪、樂酷天、新蛋網等等,但并沒有殺出重圍者。
2012年4月,由日本樂天集團、百度共同投資的電商平臺樂酷天突然宣布,樂酷天商城將于2012年4月27日零時開始停止服務。樂酷天由百度和樂天集團于2010年1月合資建立,雙方合計出資5000萬美元,分別持股49%和51%。上線僅兩年便失敗。
2011年5月,沃爾瑪入股1號店,占股17.7%。2012年8月,商務部批準沃爾瑪對1號店的控股增至51.3%。2015年7月,沃爾瑪從創(chuàng)始人和平安手中收購一號店股份。2016年6月,京東宣布,與沃爾瑪達成深度戰(zhàn)略合作,沃爾瑪旗下1號店將并入京東。至此1號店三次易手,已不見當初模樣。
2019年底,新蛋網宣布進行網站重整、暫關支付通道”。中國新蛋網是美國新蛋集團在中國的全資子公司。此后,新蛋集團全球CEO鄒果慶表示,決定關閉中國新蛋網B2C業(yè)務,轉型跨境電商招商平臺出海。
2022年6月2日,亞馬遜Kindle服務號發(fā)布關于Kindle中國電子書店運營調整的重要通知稱,亞馬遜將于2023年6月30日,在中國停止Kindle電子書店的運營。Kindle背后的亞馬遜近年在中國也不好過,原本亞馬遜中國有五大業(yè)務版塊,分別是國內自營零售和POP、亞馬遜海外購、亞馬遜全球開店、Kindle、亞馬遜云,如今國內自營零售和POP已關停,Kindle也將關停。而亞馬遜中國的跨境進口業(yè)務“亞馬遜海外購業(yè)務”一直被本土的天貓國際、考拉海購、小紅書、洋碼頭等跨境電商平臺競爭到邊緣化的地步。
莫岱青表示,亞馬遜中國砍掉kindle、沃爾瑪入股1號店最終易主,樂酷天敗走、易趣網關閉......種種跡象表明,外資在國內市場競爭不占上風,他們存在的通病在于對電商發(fā)展環(huán)境以及激烈的競爭估計不足,習慣性照搬原有模式,殊不知無論是商家、品牌方、還是用戶都不買賬。
“外資零售電商企業(yè)在中國經營面臨激烈的競爭,人才、組織、決策、企業(yè)文化的適應性不足,戰(zhàn)略布局不適合中國市場的快速變化等因素導致成功率很低。當然外資零售電商企業(yè)還會繼續(xù)參與中國市場的競爭和持續(xù)進入,當然也會有退出和調整。需要在戰(zhàn)略、人才結構和組織文化方面更加本土化,讓中國區(qū)負責人有更多的決策權才能適應中國市場激烈的競爭。”莊帥分析道。